造紙機械內部干燥是為何?
濕紙出壓榨部的干度一般只有30%~40%,在復合壓榨的新式紙機中,干度也僅達到40%~50%,因此需要借助于烘缸進行蒸發水分,使成紙干度提高到92%~95%。
干燥部在造紙過程中,主要是繼壓榨部后脫除濕紙的水分,與此同時,提高紙的強度,增強紙的平滑度和完成紙的施膠效應。
進入干燥部的濕紙中有三種不同形式的水分:游離水、毛細管水和結合水。
干燥初期,纖維彼此間可以自由滑動,去掉游離水分以后,水的表面張力開始將纖維拉攏在一起,但紙的干度小于40%前,纖維結合并不明顯,一旦干度達到某一臨界值,紙中纖維收縮開始產生氫鍵結合。當紙的干度達到55%以上,隨著水分含量的減少,或者說隨著干度的增加,以氫鍵結合力為基本因素的紙的各項強度,如抗張強度、耐破度等迅速增長。
濕紙在干燥過程中,強度發展過程和紙的收縮過程基本吻合,在紙的干度達到55%左右時,紙的收縮也迅速產生,等到干度為80%時,收縮大體完成。
干燥不僅影響紙的機械強度,還會影響紙的緊度、吸收性、透氣度、平滑度和施膠度等其它性質。這些性質的改變,又與干燥方式有密切的關系??焖偕郎氐母邷貜娀稍?,有利于增加紙的松軟性、氣孔率、吸收性和透氣度,而有利于減少紙的緊度、透明度和機械強度;反之,緩慢升溫的低溫干燥,結果恰恰相反。至于真空干燥的紙,比較疏松、緊度小、透明度、施膠度和機械強度都較低。
紙機干燥部由若干個烘缸組成,烘缸的數目與排列決定于所生產的紙種和車速等因素。用于生產一般紙的普通多缸造紙機干燥部烘缸的排列按上下兩層布置,紙在干燥部的運行路線使紙頁的兩面輪流與烘缸接觸,以消除紙張平滑度的兩面差。
為了引紙方便,并使紙與烘缸更好接觸,提高傳熱效率,烘缸有干毯包繞,干毯與烘缸的包角一般為180°。烘缸分為數組,每組通常為6~12個烘缸組成,每組上下排的烘缸各公用一床干毯。
干毯運行線路上設有導毯輥、張緊輥、校正輥及烘毯缸等。在干燥部的末端通常還有1~2個冷缸,此外,每個烘缸都有刮刀裝置及傳動裝置,中高速紙機還有引紙繩裝置。